K图 UBS_0

  今年11月热闹非凡的上海艺术季,瑞银集团作为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的首席合作伙伴,在瑞银贵宾厅呈献了丹麦艺术家雅克布·库德斯克·斯廷森(Jakob Kudsk Steensen)的沉浸式录像作品,以庆祝这个顶级艺术博览会举办十周年。

  近期被瑞银艺术藏品购藏的这件录像作品《涤荡(Catharsis, 2020)》将观众带入由数码技术重塑的原始森林,由此引出人们对自然世界的关注,强调保护我们共同环境的重要性。而这件作品实际上只是瑞银三万多件艺术收藏中的其中之一。

  瑞银集团有着悠久的赞助艺术项目的历史。在每年的巴塞尔艺术展这样的全球重要艺术活动上,细心的观众会发现随处可见作为主要赞助商的瑞银集团的logo。作为一家金融机构,瑞银为何会与艺术收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为什么像瑞银这样的企业要费心收藏昂贵的现当代艺术品?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此专访了瑞银艺术藏品经理(亚太区)蔡怡玲,请她以瑞银集团的企业艺术收藏为由头,向我们分享瑞银与艺术和收藏之间的不解之缘。

  艺术收藏三合一

  其实,企业艺术收藏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企业艺术品收藏的发展与艺术品市场的全球化发展密切相关。

  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富豪大卫·洛克菲勒凭借着自己超前的潮流嗅觉与家族艺术熏陶,为企业做艺术品收藏开创了先河。1959年,现在的摩根大通(J.P. Morgan)来源之一的大通曼哈顿银行在银行主席大卫·洛克菲勒的领导下,启动了公司收藏艺术品项目,把当代艺术纳入了采购部署计划中。如今,摩根大通艺术项目在全球450家公司办公室管理着三万多件艺术品,并以现当代绘画、雕塑、纸上作品和摄影为主,让艺术品增添办公室人文气息的同时,也展示着公司创新、创意和革新的核心价值观。

  而瑞银集团则是被公认为拥有当代艺术的最重要的企业收藏。同样,瑞银的收藏历史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据蔡怡玲介绍,现在的瑞银集团(UBS)由美国著名的投资银行普惠公司(Paine Webber)、瑞士联合银行和瑞士银行公司合并而成,这几家公司收藏的艺术品于2000年合而为一,并于2004年正式被纳入瑞银,从而形成了世界上最重要的企业收藏。

  瑞银现有的收藏规模超过三万件,包括绘画、照片、纸上作品、雕塑、装置和视频/数字艺术等。而瑞银集团在全球约有六万名员工,换言之,相当于每两名员工就“拥有”一件艺术品。早期的收藏方向主要是以欧美和瑞士的艺术为主,如今随着瑞银业务在全球扩展,艺术收藏也向着全球化的方向进行。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积累,瑞银艺术藏品中购藏而来的艺术家不少都已从崭露头角的新星转眼成为了公认的艺术大师。记者留意到,在这些保险金额高达数亿美元的艺术品中,有包括让-米歇尔·巴斯奎特、威廉·德·库宁等名人名家在过去半个世纪的标志性艺术作品,而中国当代艺术也是其收藏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像是来自中国内地的知名艺术家曹斐、丁乙、宋冬、杨福东、尹秀珍、张恩利等的作品,都在其收藏之列。

  与私人收藏类似,企业的艺术收藏除了“传承”原有的收藏之外,还有不断持续“新生”的部分——委约来自不同背景的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进行创作,与时俱进地把当代最新艺术表达更新纳入自己的收藏之中。蔡怡玲向记者介绍:“瑞银艺术藏品的一大特色是与在世艺术家紧密合作,在特定场域创作大型委约作品。瑞银在支持当代艺术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近期委约了新加坡艺术家Hilmi Johandi和Dawn Ng以及来自中国香港的艺术家曾建华和黄进曦进行创作,以体现与亚洲保持的紧密联系。这项举措同时也延伸至全球,包括委约了美国艺术家Jeffrey Gibson和Sarah Morris以及瑞士艺术家John Armleder和Ugo Rondinone创作艺术作品。”

  “我们生活在一个急速变化的时代。因此,瑞银不仅致力于适应当下,更旨在推动创新和发展。瑞银艺术藏品也是如此。作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收藏,瑞银艺术藏品必须不断调整和改变,体现其反映当代视角、展示艺术品所提供的深厚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使命。”蔡怡玲强调,瑞银收藏的艺术品始终都在围绕“能反映我们所身处的时代的艺术”这个宗旨来进行,去试图寻找那些能够反映人类当前处境的、真正的激动人心之作。

  “流动”的藏品管理

  据蔡怡玲介绍,瑞银长期致力于在一级市场购买艺术品,即在艺术品创作后、首次出售时购买,“这是瑞银通过画廊系统直接支持和培养艺术家的方式之一。”

  瑞银艺术藏品所购藏的作品范畴覆盖处于新兴、职业中期和已成名的艺术家,通过一级市场完成交易后,艺术家和画廊往往就是这笔交易中最重要的受益人。无论是否选择了正确的、最值得投资的作品,也能为艺术家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助力和支持。但在二级市场购买艺术品则相对投机,如果投资了错误的作品,对艺术生产和艺术家本身都助益不大。

  事实上,随着瑞银艺术收藏不断增长,如何管理也成为了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命题。据了解,目前瑞银大部分购藏到的艺术品都放置于瑞银世界各地的办公室,在装点空间的同时也为员工提供艺术灵感,同时可以与客户及公众分享瑞银对艺术及收藏的热诚。

  蔡怡玲表示,通过在全球的办公室里展示艺术品,不仅美化了办公环境,同时也能通过办公室里的艺术品给予员工和客户积极的能量。而她也提到,由于很多艺术品最终要放置在办公区域,因此团队也需要从主题、材质、媒介等多方面考虑某件作品是否适合购藏。她表示:“办公室始终不是一个纯粹的艺术空间,无法拥有恒温恒湿的条件,因此如果一件作品比较脆弱易碎、难以长期保存,或者像一些装置作品体量相对庞大的话,比较难以在办公室里展示,可能不太适合成为我们的收藏选择。”

  此外,瑞银也倾向于采取动态的方式管理藏品。瑞银不仅会在一些大型艺术博览会同期举行的贵宾厅中展示这些购藏回来的艺术品,还会向大型艺术博物馆及文化机构出借藏品以作公开展览,进一步开展日常化的交流活动。例如,在2019年,瑞银集团在美国纽约1285大道的总部大楼里开设了“瑞银艺术画廊”(UBS Art Gallery),希望通过举办不同的特展和常设展览,为公众提供更多接触艺术的机会。

  蔡怡玲补充道,瑞银集团近年还出版了一本名为《重塑:新方向(Reimagining: New Perspectives)》的书,这本书选录120多件探讨环境、社会和技术变革等发展如何给当今人类社会带来影响的新藏品,详细地展现了瑞银藏品及策展方向在近年间的演变和发展。

  助力中国艺术市场发展

  近十年来,瑞银也在密切持续地关注、赞助与支持中国市场,对中国艺术市场的未来也十分看好。

  除了上文提到的把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纳入收藏体系之外,自2014年开始,瑞银集团已经成为巴塞尔艺博会香港展会的主要合作伙伴;后来,瑞银还陆续赞助了台北当代艺术博览会和上海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等多个重要的地区性艺术博览会,以推动当代艺术创作和艺术市场生态的建立。

  蔡怡玲对记者表示:“尽管目前经济形势充满不确定性,但正如我们最近发布的《2023年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环球艺术收藏调查报告》所显示,中国和亚洲收藏家对艺术品的热情依然不减。在考虑购买作品时,中国内地收藏家是最愿意考虑另类作品的收藏家之一。94%的收藏家表示会考虑他们感兴趣的艺术家的其他作品,28%的收藏家表示会考虑另类艺术家的作品,为总体平均水平的两倍多。从探索和开放的态度,以及高于平均水平的消费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内地收藏家在未来几年将成为国际市场中日益重要的力量。”